“再检查一下无人机的喷头吧,看看还有没有漏的东西。”8月23日,在一师十团八连职工王刚的家门口,他正和徒弟一起检查无人机,准备前往五连一处农田进行植保作业。

“无人机作业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技术含量很高,例如,做好无人机植保作业宽幅要保持在6米多,高度在3米左右,速度不能超过7米每秒,如果超过了风场就压不下去,药也打不好……”一提到无人机,王刚就有说不完的话。

今年是王刚成为无人机驾驶员的第五年,王刚原本是一名拖拉机手,每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直和土地、机械打交道的他,很快关注到了无人机开展植保作业的优势,便与无人机结下不解之缘。

刚开始接触无人机时,王刚发现操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他首先面临的是技术挑战。于是王刚自己购买了一台无人机,白天在地里研究农机的植保效果,晚上在家里学习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及软件运用等知识。就这样,王刚很快就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无人机驾驶员。

“很多时候因为天气炎热,我们都是夜间干活,一熬就是好几个通宵,还有每次面对新的农作物、新的作业,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学习,跟上技术更新步伐。”王刚说。

有了无人机的助力,职工群众的农业耕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减少了成本。

无人机驾驶员王刚:为农田注入科技新动力  第1张

王刚算了一笔账,对40亩小麦田来说,过去,驾驶农田喷药机需要2小时,而植保无人机作业只需20分钟,效率显而易见。

随着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尝试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王刚不仅买了第二台植保无人机,还收了一个徒弟。

无人机驾驶员王刚:为农田注入科技新动力  第2张

“每次作业时,我都会保证水量、速度,把工作做好,如此才能赢得好口碑,获得大家的认可。如今我也有很多固定客户了,收入也越来越高。”王刚告诉记者,一台植保无人机作业3万亩,净收入4万元。

无人机驾驶员王刚:为农田注入科技新动力  第3张

如今,王刚已将植保作业当作一份职业认真对待,从日常的无人机操作技术学习到设备投入,他的无人机设备型号也实现了更新迭代。谈及未来,王刚充满信心:“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我相信未来一定大有可为。”(阿热依·热依哈巴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