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大早,宜川县“悬崖造林队”队长王永红吃完早饭就来到壶口瀑布旁的一处悬崖下。看着悬崖、陡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木,他欣慰地告诉笔者:“现在你看到的松树、柏树,全是我们种下的。今年新栽的树苗也长高了!”
“悬崖造林队”是宜川县林业局“宜小林”志愿服务队中一支专业造林队伍。2004年以来,在王永红的带领下,他们连续20年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约280万棵树苗,其中1万多亩树苗种在水土极易流失的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为何非要在悬崖峭壁上种树?”笔者问。“因为悬崖峭壁下面就是黄河,种树可以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王永红说,宜川县地处黄河中游,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20世纪80年代,宜川县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约为950万吨。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河沿岸的水土流失,2012年,宜川县决定在悬崖上大面积造林。针对黄河晋陕大峡谷土石山区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兔害严重等实际情况,该县林业技术人员与“悬崖造林队”队员探索推行了“石坑客土”造林方式和“大苗深栽深埋”造林技术。
“在悬崖上造林,种上去难,让树活下来更难。”王永红说,为提高成活率,他们一般选择高1.5米、重5公斤的大树苗。很多造林点运输车到不了,只能靠人肩扛背驮。同时,为了让树苗在悬崖上活下来,造林队员在悬崖上就地取材,用镢头刨出石块,砸碎,一层一层垒成石坑。
“想要成活率高,石坑必须足够大。”王永红说,“坑越大,需要的填土就越多。种一棵树,我们用面粉袋子装土,平均要往悬崖下吊10袋土,每次吊半袋,来回要吊20次。一旦崖顶上缺土,我们就一袋袋从山下往上背。”
但在黄河边上,很多悬崖直上直下,人上不去,上去也站不住,不具备造林条件,怎么种树?王永红想出了吊绳种树法。
“为了安全,我们先用大锤在崖顶打下至少1.5米深的钢钎,绳子一头拴在钢钎上,另一头绑在队员身上,人顺着崖壁吊下去,离地大约几十米,然后,面朝崖壁挥动镢头,刨坑种树。”王永红说,“我们经常在悬崖攀爬,作业时要特别小心。”
今年4月,造林队首次使用植保无人机运输苗木进行植树造林。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无人机“叼”着捆绑着的树苗,稳稳地将其精准投放到预定位置,有效解决了因地形陡峭、坡度大而导致的人力和车辆运输树苗成本高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是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造林队摸索出一套在黄河中游生态脆弱区行之有效的造林成活经验。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介绍:“造林队想尽办法,综合运用多项抗旱技术,种一片成一片,显著提升了这片区域的绿化面积,将宜川县黄河沿岸的造林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
如今,宜川县林业局“宜小林”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全县共成立了6支专业造林队。这些造林队让更多的荒山披上绿装,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增添了更多亮色。 ( 李文 )
果博东方福布斯游戏注册入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