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水鱼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河北省作为沿海省份,近年来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产业的发展,对海水鱼育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研究员王玉芬,37年来一直围绕牙鲆育种进行研究。作为第二完成人,她创制了两个国家级牙鲆雌核发育新品种,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牙鲆非照射雄核发育诱导方法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批量诱导技术,推进了牙鲆克隆化育种进程。
这里的牙鲆生的全是“女儿”
10月13日,秦皇岛市民王永亮来到港城市场准备买鱼。他在水产品区看到,这里的鱼虾蟹贝等各种水产品琳琅满目。
“随着我国鱼类育种事业的发展,水产品越来越丰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研究员王玉芬说。
1987年,王玉芬大学毕业后到实验站工作,目前是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牙鲆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河北省特色水产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刚工作就赶上牙鲆人工育种研究,从此一辈子就和牙鲆打上交道了。”王玉芬说。
1993年,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在国内率先培育出25厘米以上大规格牙鲆苗种近万尾,销往山东荣成,实现商品化。1994年,王玉芬前往山东邱家渔业公司,提供牙鲆苗种技术服务,培育商品苗种50万尾,实现规模化。从此,牙鲆工厂化养殖迅速兴起。
牙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售价很高。但是,规模化养殖后的养殖户却挣不到钱。
“因为雄鱼比雌鱼小太多还长得慢,养殖成本高。体型差异大容易出现相互撕咬蚕食,造成损失。需要经常分池养殖,增加工作量。”秦皇岛养殖户杨志伟回忆说。
“产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科研目标。”王玉芬说,1998年开始,实验站在国内最早应用染色体工程技术,利用异源真鲷精子开展牙鲆雌核发育实验,选育全雌牙鲆。
2012年,全雌牙鲆新品北鲆1号通过国家审定。利用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和伪雄鱼诱导技术,实现了牙鲆单性化养殖,生长率提高20%以上,且规格整齐、互相蚕食少、成活率高。
2014年,北鲆2号在雌核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家系选育,生长率再提高15%,具有杂种优势、遗传均一等特点,在鱼类上首次建立了单交种育种技术。
在牙鲆养殖主产区,北鲆2号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在60%以上。目前,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每年销售北鲆2号卵60公斤,约合6000万粒。
“按照规划,我们将利用克隆育种、分子育种技术继续选育优质牙鲆新品种,实现品种高产、高抗、高质,种源自主可控。”王玉芬说,实验站的克隆育种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北戴河中心实验站良种场,一排排选育缸里养殖着各种育种材料。在一个选育缸内,一群小河鲀正在欢快地游泳。
“这是河北省重要养殖河鲀品种红鳍东方鲀。由于精巢价值很高,我们也在进行单性育种。”王玉芬说,精巢价格是肉的五六倍,养殖户都愿意饲养雄河鲀。
王玉芬团队利用生物前沿技术——生殖细胞移植技术选育全雄河鲀:首先分离出雄鱼的精原干细胞,移植到雌鱼卵子内,制备伪雌鱼,伪雌鱼和雄鱼交配产生超雄鱼。超雄鱼和普通雌鱼交配,产生的后代则全是雄鱼。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把精原干细胞移植到雌鱼的卵子内,后续研究还在继续。”王玉芬说,生殖细胞移植需要的生殖细胞培养技术在国内也是领先,牙鲆的精原干细胞培养已经传代到310多代。
解决淋巴囊肿问题,拯救牙鲆产业
渔业作为大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保证优质蛋白供给和食物安全的重要基础,水产品已成为继谷类、牛奶之后食物蛋白的第三大来源,占比超过15%。
“我国是第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养殖和捕捞比从1978年的2∶8发展到现在的8∶2,水产品产量连续33年世界第一。”王玉芬说,经过多年发展,河北省形成了以牙鲆、河鲀、三疣梭子蟹为代表的特色海水养殖产业。然而,种质退化、病害频发等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突出瓶颈。尤其是病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牙鲆人工繁育技术突破后,大规模工厂化养殖迅速兴起。但由于工厂化养殖密度太大,加上无序引种,2006年淋巴囊肿病重创了牙鲆养殖,养殖规模迅速萎缩。
“牙鲆淋巴囊肿是由彩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没有药物可治,在工厂化养殖时最容易感染。”王玉芬说,鱼染病后身上长满囊肿性疙瘩,特别消耗能量,鱼越来越瘦直至死亡。最严重的是鱼在半成品时开始感染,这时已经有了大量投入,养殖户损失惨重。在最严重的2006年,感染率达80%,几乎毁掉整个产业。
针对淋巴囊肿病的发病特点,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推广池塘—工厂化(网箱)接力养殖技术:小鱼苗先在辽宁东港进行池塘养殖,等长到半斤左右,再运到河北、天津、山东、福建等地进行工厂化(网箱)养殖。“池塘—工厂化(网箱)”接力养殖模式可使牙鲆一直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下,减少工厂化养殖时间,减少淋巴囊肿病的发生。
同时,从2008年开始,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开始选育抗淋巴囊肿病保护率80%以上、生长快20%以上、全雌化等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牙鲆新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的路径是在抗病高发区进行染毒试验:把鱼拿到高发的厂家,使其自然染毒,找出抗病保护率60%以上的家系。这些鱼的后代再去染毒,一直到找出抗病保护率80%以上的群体。
新品种的选育基础群体为秦皇岛野生群体和北戴河站核心种质群体。
2012年基于抗病群体建立第一代抗病家系,2015年建立第二代抗病家系。2018年进行抗病亲本第1代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2021年进行抗病亲本第2代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助选育,2021年冀海1号选育成功。
“之后经过生产性对比试验及中试养殖试验,今年我们对冀海1号进行了申报。”王玉芬说,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实验站将继续大力发展种业,开展种质创新,选育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品种优良的新品种。
摸清河北省养殖鱼种质资源家底
10月14日,在北戴河中心实验站良种场,牙鲆、淞江鲈、真鲷、河鲀等被分门别类养殖在不同的选育缸里。
“我们在省内率先建立了水产种质资源库,这是其中的活体库。”王玉芬说,活体库目前拥有牙鲆亲鱼1000余尾、牙鲆后备亲鱼32400余尾、红鳍东方鲀亲鱼300余尾、星点东方鲀亲鱼200余尾、松江鲈亲鱼500余尾、真鲷亲鱼200余尾。
2021年至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要求,开展了河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承担了鲤、大口黑鲈、中华鳖等6个淡水养殖品种和牙鲆、河鲀、中国对虾等13个海水养殖品种系统调查。系统调查养殖主体58个,获得17400条表型数据,制作了标本、组织和基因等各类遗传材料5690份,并纳入国家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
“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养殖原始创新、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只有掌握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才能在激烈的种业竞争中拥有主动权。”王玉芬说,不管是搞繁育还是遗传育种,掌握了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等,就可以从这些材料里选择了。
2021年,河北省渤海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北戴河中心实验站成立。在20世纪80年代,渤海的生物物种有70余种。因为捕捞、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到现在已经不到30种,资源衰减严重。此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旨在开展鱼类种质资源的保存与鉴定和多样性评估,利用收集的资源开展鱼类基因组学和前沿育种技术的研究,基于这些材料创制新品种和品种改良。
除活体保存外,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精子库冷冻保存牙鲆精子639份、真鲷精子120份;细胞库保存各种鱼类细胞12种。基因库包含DNA样品等3000余份。这些种质资源已成为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这些种质资源,我们开展了相应物种的品种改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产种质资源养护方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分子标记评估增殖放流效果技术体系。此外,建立了多个品种的亲体繁育、苗种培育、增殖放流等技术操作规程,开发了基于锶元素耳石标记的增殖放流效果技术。”王玉芬说。
同时,北戴河中心实验站还承担了全国水产种质资源系统调查黄渤海地区海水鱼养殖品种系统调查任务,开展了斑石鲷、菊黄东方鲀、梭鱼等8个海水鱼品种15个调查点的系统调查工作,共计测量4500条表型性状,收集和保存标本、细胞和基因资源1500份。( 宋柏松)
果博福布斯For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