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日前,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主办的生态低碳茶集成创新现场会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召开。会议邀请了相关专家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自动化数字化加工等内容作专题报告,为生态低碳茶集成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生态低碳茶是全国农技中心牵头集成和推广的一项新型茶叶可持续生产技术体系,旨在为推进茶叶生态化、低碳化生产和促进生态价值实现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西藏茶叶主产区有着与西湖龙井、安化黑茶、印度阿萨姆邦等名茶产地相近的纬度位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产区,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上的条件得天独厚。”西藏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林木表示,近年来,西藏深入挖掘生态资源潜力,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品牌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防控能力不断增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更成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我国茶园面积由2012年的3420万亩,增长到了2023年的5149万亩,2023年茶叶总产量333.95万吨,20年间产量增长了4.87倍。”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表示,中国茶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目前正在朝着良种化、生态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三区三州茶叶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课题,组织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共同推进西藏茶叶生产生态化、低碳化。全国农技中心园艺处副处长冷杨表示,课题集成示范了农业防治、理化诱控、非化学药剂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集成了机采茶园“专用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茶园“有机肥+叶面肥”“间作绿肥”等茶园高效施肥技术模式,为西藏生态低碳茶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2020年,西藏出台了《西藏自治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改善生产能力、促进产销对接、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品牌打造、促进融合发展等多个领域加快茶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使茶产业逐步成长为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要的桥梁纽带。
近年来,西藏投入资金加大现有茶园改造与生产企业加工设备升级,建成了以林芝等为重点的茶产业带,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52万亩,可采摘面积约2.6万亩,3家企业通过有机认证,认证面积为6096.48亩。2023年,茶产业实现“四增长”,茶青产量249.85万斤、同比增长44.67%,加工茶叶42.46万斤、同比增长51%,实现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74.6%,带动农牧民增收3794万元、同比增长13.8%。
据了解,西藏全面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茶树标准化栽培管理及绿(红)茶高效加工工艺等生产技术,加快良种苗木繁育推广工作,试验繁育本土茶苗,培育出的茶树新品种“藏茶1号”在2021年通过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填补了西藏茶树品种选育空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技术服务,西藏大力扶持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茶相关生产加工企业有16家,茶叶加工生产线24条,以茶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效显著。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集体观摩了林芝市生态低碳茶技术田间示范情况,现场展示了虫害智能化监测、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施肥、茶园间作绿肥等技术及装备。参会代表走进当地有机茶叶生产基地——易贡茶场,参观了该茶场加工厂连续化、清洁化生产线的运行情况。
“西藏茶区具有高海拔、无污染的生态优势,茶叶品质优良、特色突出,曾获得上海茶博会‘中国好茶’金奖、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等品牌荣誉,但整体茶产业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刘仲华表示,接下来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稳定现有面积、逐步改造老茶园、优化管理新茶园;逐步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在现有群体品种中选择优质单株,培育无性系良种,批量引种驯化具有抗寒性、高氨基酸、高香品种;坚持生态低碳绿色理念,科学栽培管理茶园,适度发展有机茶园,确保茶树高产优质;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做好低氟砖茶大文章,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推进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力,同时做好茶旅文康融合,催生茶旅新业态。(赵倩倩)
果博福布斯For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