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天水市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苹果采摘工作已经结束,但园中依然一派繁忙。果农们来回穿梭,积肥、刮树防病害,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

建强战斗堡垒 念好产业“致富经”

甘肃天水“花牛”映红振兴路  第1张

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区立足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党建引领,按照“支部引领、协会服务、党员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强堡垒、聚合力、优服务,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花牛苹果连续8年荣登中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品牌价值62.77亿元。

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引导扶持经营主体通过转包、租赁、互换经营和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建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花牛苹果种植基地15万亩,绿化造林2300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和集果品生产、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多元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对于促进区域内群众稳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前花牛苹果产业以农户个体化经营为主。花牛苹果产业要发展壮大,规模化产业化是必经之路。如何把散户凝聚起来抱团发展?靠党组织的凝聚作用。”花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霍军说。

在麦积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花牛镇党委以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为基础,先后成立了南山苹果协会和协会党支部,采取“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与龙头企业、经销商合作,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花牛苹果既种得好又卖得好。

“我们形成了镇、村、协会党建联建共建,强化镇党委对协会党支部的党建业务指导,村党组织与协会党支部的资源互补,着力实现镇村党组织与协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党建共建、互利双赢’的格局。”花牛镇党委书记郭利刚表示。

在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正全看来,花牛苹果产业能够高速发展,离不开党支部的领导、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合作社的加入。“在南山苹果协会党支部的领导下,群众通过自主建园、合作建园、入园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他说。

甘肃天水“花牛”映红振兴路  第2张

发挥示范作用 画好发展同心圆

在基地所在村党组织书记和协会党支部书记的共同带领下,协会致富党员和周边种植户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帮、带”式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果农的果园管理技术。

作为产业协会的“主心骨”,近年来,协会党支部不断把优秀社员发展成党员,积极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通过定期举办果园管理培训班,开展灵活多样的苹果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年均培训果农0.6万人次,近年来培养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100余人。除此之外,每年还吸纳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上山务工年均达1.5万余人次。

“在家门口的果园务工,既能照顾孙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花牛镇廿里铺村村民董桂红高兴地说。

针对基地部分果园品种老化、产量不高、品质良莠不齐、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村党组织书记和协会党支部书记积极宣传果园改造提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奖补政策,动员合作社成员和苹果种植户对老旧果园进行改造,建设防灾减灾设施。

通过带动其他种植户对老旧果园进行改造,夯实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动员下,我对老旧果园进行了改造,加上今年气候适宜,光照充足,苹果的产量大大提高。”苹果种植户武国强说。

甘肃天水“花牛”映红振兴路  第3张

据悉,近年来麦积区先后完成果园提升改造2.49万亩,创建标准化示范园4.6万亩,建成果园防灾减灾设施6000余亩,累计兑付奖补资金1.47亿元。

优化运行机制 共圆乡村振兴梦

为提升基地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花牛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果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近年来,花牛镇党委按照“党建引领、合作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探索出“技术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和分户经营、分户核算”的“四统两分”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结机制,助力产业振兴跑出“加速度”。

“得益于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麦积区新民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武双泉说。

兴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斌表示,“在保证果品质量的基础上,我们在营销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模式,让天水花牛苹果远销四方,让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据统计,2023年,南山花牛苹果基地实现果品总产量22万吨,总产值6亿元,区域内人均果品纯收入达8716元,带动4.13万人实现增收。产业园核心区建设的冷链物流项目和批发交易市场等项目实行入股分红,村集体平均增收17.07万元。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动能。”麦积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雄颢表示。(安东)

果博福布斯开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