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大豆正处于结荚期。8月25日,位于济源五龙口镇留村的一块农田里,种植大户赵刘敏陪同农技专家站在齐腰深的豆秧间,仔细查看大豆的生长情况。
“植株密度大,长势均匀齐整,没有缺苗断垄现象,结荚性也不错。”拨开绿油油的豆秧,看着成串的豆荚,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高文红笑着点头,还不忘叮嘱,“结荚期是大豆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对水肥需求较大,一定要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控。”
眼前的100亩大豆,是济源首个百亩大豆高产示范方,也是大豆高产“指挥田”。高文红介绍,这块高产示范方选种的是大豆高产品种“郑1307”,播种前采用大豆症青防控技术对种子进行了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治点蜂缘蝽等病虫害,降低大豆“症青”风险;在播种模式上,利用专门的播种机,采用“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在单产上实现新突破。
“新品种搭配新技术,不仅出苗率大大提升,种植密度也上去了。”赵刘敏告诉记者,新播种模式的应用,让每亩地的植株密度达到2万株,相当于常规种植模式的2倍,“这在以往都不敢想!”
农业生产讲究“七分种、三分管”。“大豆结荚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荚、防虫、防病。”赵刘敏说,近期,他们主要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开展“一喷多促”,以达到促壮叶片、加快干物质积累、促进灌浆鼓粒、提高产量等多重功效;同时配合专门针对“症青”防治的植保技术,做好点蜂缘蝽防治,促进大豆丰产丰收。
据了解,今年济源大豆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仅占全区秋粮种植面积的6.4%。“济源耕地面积有限,提高大豆产量只有一条路,就是提高单产水平。”高文红介绍,当地农业部门一方面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挥高产示范方作用,力争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带动更大面积增产增效;另一方面在大豆生长的不同关键期,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对病虫害发生趋势作出预报,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指导,为大豆稳产增收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多项技术集成,极大地提升了农户增产增收的信心。“进入8月份以来,雨水充足,光照较好,大豆长势旺盛。只要后期做好管理,每亩增收100多斤不是问题。”赵刘敏笑道。(王昺南 赵珊珊)
果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