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豫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羊舍内,由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和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主持、联合相关公司攻关培育的河南首例克隆羊“小龙”已经逐渐长大,它的诞生标志着河南省在家畜动物生物育种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兰考县东坝头镇滩区的苜蓿种植基地内,万亩紫花苜蓿长势良好,其作为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涵养了水源,改善了生态,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形成了一条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发展之路;
太康县肥牛坳种养殖家庭农场内,二层牛场正在进行翻新建设,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从设计到落地全程给出建议,再搭配上从如何储备饲料和如何做好牛只管理的答案,养殖户的技术问题迎刃而解……
从育种、饲草、养殖到屠宰加工,完整产业链条良性发展背后凝聚着畜牧行业的共同努力,一张张“成绩单”展现了河南省畜牧业发展的成效。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2023年肉蛋奶总产量1352万吨,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总量的7.8%。从畜牧业大省向畜牧强省迈进,全省上下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策引领、项目支撑、服务保障,调结构转方式、抓设施提效能、壮规模提标准、强科技促创新、挖潜力降成本,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不断提升。
生猪产业
关键词:体系赋能 铸就稳产新辉煌
河南省是生猪养殖和外调大省,生猪产能一直排在全国前列,也是全国第一肉食品加工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立足资源禀赋,高度重视生猪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
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自成立以来在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猪体系紧密联系生猪产业发展实际,集聚资源,充分发挥体系协同攻关和分工合作优势,为河南河南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河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乔松林说。
实现生猪产业科技创新突破
针对威胁养猪业的重要病原如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生猪体系在病毒致病机理、免疫调控等领域长期开展科技攻关,阐明了一些重要病毒的感染、免疫机制,突破了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此外,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针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风险高等产业技术瓶颈问题,生猪体系岗位专家李新建教授和牧原集团合作,集成创建了规模化猪场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技术体系,集成优化了立体型生物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构建了规模化猪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体系,实现了生猪产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同时,围绕非洲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等重大疫病防控,生猪体系创新性地开展动物疫病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其中,推广副首席闫若潜研究员团队集成示范推广的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通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和综合防控,实现了动物防疫由应急性防控向日常性防控转变,重大猪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年内,我们围绕重要猪病致病机制、安全环保智能化养猪技术体系创建及产业化应用等研究,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乔松林说。
加强产业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
在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创建上。河南省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净化范围和病种不断扩大,实现了从单场净化向无疫小区、净化示范区转变,从单一净化病种向多净化病种转变。种猪企业通过开展主要疫病净化,种猪群基本形成了持续改良、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聚焦猪病诊断上。针对我国猪病诊断试剂产品竞争力弱、进口试剂依赖性强等问题,生猪体系开展猪病检测诊断技术研究,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逐步有效替代进口试剂。
目前,生猪体系已研制成功了非洲猪瘟病毒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等一系列诊断试剂产品及病原学检测方法并推广应用。很多产品的敏感性、特异性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成本低于进口产品,有效替代进口产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产业绿色发展上。生猪体系开展了抗生素替代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成功制备出固态发酵中药新剂型,并建立了国内第一条固态发酵中药生产线,在发酵中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利用益生菌中药发酵技术改良饲料配方,提高蛋白质原料利用率和消化率,降低环境空气污染……
加快推动中小猪场转型升级
推动中小猪场转型升级、建设美丽牧场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为此,生猪体系围绕中小猪场科技需求,日常为养殖场提供猪病实验室检测、疫病监测指导、引种隔离检测及指导等服务。
据统计,近年来体系专家团队每年为300多家中小猪场提供技术服务,每年提供猪病实验室猪病监测、应急诊断5000份次以上。
此外,为满足中小猪场疫病检测需求,体系首席专家团队围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研发了一系列快速检测试纸,不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不依赖专业技术人员,10分钟可快速检测疫病,受到了广大中小养殖户欢迎。
“2023年信阳某猪场母猪出现严重流产事件,一直未能找到原因。”乔松林介绍,通过体系团队研发的弓形虫胶体金检测试纸进行诊断,发现弓形虫感染是该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原因,最终采取措施控制了疫情,其猪场母猪流产率由10.2%降低到0,窝均产仔数由10.99恢复至12。
“下一步,生猪体系将重点围绕非洲猪瘟综合防控、重要猪病监测与净化等制约,河南省养猪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整合体系资源,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为河南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乔松林表示。
做好畜牧技术推广
夯实畜牧产业根基
畜牧技术推广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南省高度重视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推广体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作为一支“忠诚担当、能打善战、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豫农铁军,围绕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以“种业振兴、产能提升、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聚焦“资源保护、种质创新、生产能力提升、饲草饲料供应、畜禽粪污利用”等畜牧业各环节技术创新和集成推广,服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展现“三农”担当。
进行技术攻关 提升产业种养水平
饲料成本在奶牛养殖成本中占较高比例,面对奶业形势下行,如何在饲料上寻求突破?有哪些技术可以应用?
“结合河南省奶牛产业发展形势和需求,我们以推进国产苜蓿青贮生产和利用,替代进口苜蓿干草和降低奶牛养殖成本为重点,在创新研究、产业支撑、生产应急等方面不断取得相关成效。”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牛岩给出了答案。
在技术攻关上,开展苜蓿青贮生产及奶牛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通过采集分析相关指标数据,分析了饲喂苜蓿青贮对奶牛生鲜乳产量等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集成苜蓿青贮饲喂奶牛技术模式1套。
“苜蓿青贮饲喂奶牛技术有效降低了奶牛生产成本,减少了进口苜蓿使用量,为奶牛生产所需苜蓿稳定供应和逐步摆脱进口依赖提供了有效探索。”牛岩说。
有了技术支持,才能更好地为产业服务。为支撑引领原阳县草畜一体化发展,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通过对接体系试验站和相关公司,开展优良青贮玉米品种筛选种植及青贮生产利用技术推广,在12个品种中遴选出5个综合性能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推广种植,帮助企业从源头把控全株青贮玉米质量,提高饲喂水平和生产效益,缓解原料奶价格下行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示范带动原阳县草畜融合发展和奶牛养殖降本增效。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集成饲草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优质饲草稳产保供能力,引领草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牛岩表示。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不久前,河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驻马店市联合召开2024年第一期肉牛提质增效技术培训班。
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推广副首席、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畜牧师刘贤说:“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畜牧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养殖技术、疫病防控、饲料营养等方面,提高了养殖户、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为畜牧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2023年,该岗位按照“重点地区重点提升”的技术推广思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模式,邀请行业领导、对接国家和省体系专家,在洛阳、新野、郏县、汝州、焦作、宜阳、柘城等区域培训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约600余人次,以技术推广引领支撑县域肉牛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另外,受新野、南召、渑池、太康等县邀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5次。
有实践,更有成果。主持完成了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调研,总结了“农户母牛繁育模式”“家庭牧场养殖模式”“架子牛育肥模式”“集约化育肥模式”“全产业链模式”等5种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制定了“三山一滩”地区肉牛选种选配技术方案……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遗传资源保护、种牛提质保供、母牛扩群增量、秸秆饲料化利用、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内容,研发集成相关配套技术,构建产业提质增效新模式,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刘贤说。
强化技术服务 解决养殖实际问题
在太康县庆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宁陵县豫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种羊场,一种工具得到示范推广,它就是全国首套羊轻简化人工授精配套装备。它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人力并提高了授精命中率,其配套技术作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发布。
“这就是根据养殖户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发明的。”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站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畜牧师王献伟说,只有深入养殖一线,才能更好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疫病诊断、饲料配方等服务。在方式上,通过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及时解答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养殖户排忧解难。
除了进行工具发明,依托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王献伟在畜禽种质创新提升、畜禽遗传改良及繁育、肉羊高效健康养殖等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依托种羊场在全国率先建立3个社会化种公羊站,对加快羊人工授精普及推广奠定基础;推进山羊标准化舍饲规模养殖,建设示范基地5个,提高设施化养殖水平,形成“小群体、大规模”养殖模式,全力推进太康县、宁陵县等县域特色山羊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肉羊体系五年工作实施方案总体安排,持续开展以企业应用为主导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培训观摩、技术模式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等,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王献伟表示。
两牛产业
关键词:模式支撑 开拓富民新路径
肉牛产业和奶牛产业作为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面对当前产业形势,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河南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引领,立足实际,全力做好两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
立足实际 发展模式有创新
“面对当前产业形势,养牛大县只有以地域特色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市场竞争力。”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所长闫祥洲说。
河南肉牛种类及数量在全国都数得上名号,但是附加值和开发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产品种类在市场上过于趋同,没有优势。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闫祥洲说:“通过与企业进行对接帮扶,肉牛体系积极提供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成长。”
风干牛肉、酱汁牛肉、麻辣牛肉、牛肉干……在新野科尔沁农牧有限公司,形形色色的牛肉加工产品摆放在展示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负责人曾浩说:“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们在机械化方面不断改进提升,还在产品种类上加大开发力度,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的新产品。”
在展示台,一个名为“新野板面牛肉臊子”的产品就是根据市场反馈和专家指导开发的新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反响。
“通过肉牛体系不断地实地调研,我们在各个地区的养牛大县都进行了产业模式总结并因地制宜推广,目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闫祥洲说。
在泌阳县,“25512”模式成为不少村民选择的产业振兴途径:夫妇两个人,5亩养殖用地,50头牛,投资100万元,年利润20万元。
在嵩县,当地通过探索“托牛所”模式,采取村集体领建、农户联建、龙头企业投建的办法,引导养殖户“退村入所”托管代养,实现村集体、“托牛所”、农户三方共赢。
在新野,通过推行“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牛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的肉牛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构建集“饲、养、加、农、工、贸”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牛产业三产融合。
闫祥洲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技术集成应用,加强本土肉牛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养殖方式转变,拉长产业链条,推进种养结合,全面提高河南省肉牛产业水平,促进河南省肉牛产业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
转变思路 打造多元化出路
当前奶业呈现“高成本、低奶价”的现状,如何实现中原农区奶业降本增效?如何更好助力中原农区中小牧场发展?如何因地制宜选择牧场发展模式?
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震说:“受市场疲软、需求降低、供大于求、原奶过剩、奶粉库存量大等因素影响,奶业发展举步维艰,现在一定要转变思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奶业振兴,苜蓿先行。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奶牛的重要“口粮”。“通过加大本土粗饲料使用量,更好地降低公斤奶饲料成本。”张震建议,在不断提高青贮玉米品质的同时,加快低苜蓿日粮和低蛋白日粮的推广应用;以优质苜蓿青贮替代进口苜蓿,同时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济源市伟恒牛业有限公司,数十台移动式撒料车穿梭在牛舍间,成群结队的奶牛有序进入全进口转盘式挤奶机,新鲜的牛奶经过速冷设备进入奶仓,场区内一片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
谈到如何控制饲料成本,该公司总经理鲁志民表示,“我们重视科技创新,与河南科技大学团队合作研究无苜蓿日粮配方,减少进口苜蓿、燕麦草使用量,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培育全新供应链系统,扶植本地牧草企业,充分利用本地饲草资源,降低成本。”
“有了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乳制品消费意愿。”张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要积极倡导‘奶源新鲜就近消费’的健康理念。”
首先,利用奶源新鲜,开发多种牛奶衍生产品。借鉴省内外观光牧场和典型做法,鼓励奶农借助第三方开发定制各类奶粉、奶酪等乳产品;结合其他食材制作牛奶馒头、饼干、冰激凌、巧克力等乳制品……
其次,加大科普宣传,挖掘增量消费。加强消费者对优质奶产品的认知,帮助消费者摒弃偏颇认识和误区;拓展市场覆盖面,利用线上渠道售卖。
“最终目标还是要打造持续盈利牧场,不养闲牛,是第一步。”张震表示,通过繁育团队的努力,提升牧场牛群的整体质量,是打造优质牧场的关键另一步。
肉羊产业
关键词:科技引领 绽放融合新光彩
河南省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饲草料秸秆资源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肉羊养殖的黄金地带。肉羊产业形成了包括种羊、繁育羊、育肥羊、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完整的产业构架,全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已成为河南省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我们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工作,开展羊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和肉羊高效养殖关键核心技术与模式创新,支持县域肉羊产业发展。”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权凯表示。
科技支撑肉羊品种培优
“舞阳县成为肉羊种业高地和产业集聚地的原因离不开黄淮肉羊这个品种,更离不开学校和体系的支持。”权凯说。
2023年,舞阳县实现提供黄淮肉羊种羊1万只的供种生产能力,新建1万只肉羊种羊场1家,同时引入新乡市雨轩清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轩股份”)等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3家,带动全县肉羊规模养殖场达100家以上、群众就业1万人以上。
据了解,黄淮肉羊是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牵头,联合国内20多家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畜牧主管部门和养羊企业,历经18年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群体扩繁三个阶段培育的河南省首个专门化肉羊新品种。
“每只母羊年提供断奶羔羊数2.38只,繁殖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该品种填补了黄淮地区专门化肉羊品种空白,为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权凯说。
如今,黄淮肉羊新品种直接培育了3家以肉羊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雨轩股份等6家黄淮肉羊商品羊育肥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河南绿源等9家黄淮肉羊种羊场。截至2023年,实现产值153.42亿元,增收26.43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赋能产品品牌打造
2022年沈丘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签订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共建协议书,依托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支撑,通过开展槐山羊提纯复壮,提升槐山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
“通过充分发挥‘槐山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依托沈丘县农牧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支撑,引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打造槐山羊系列品牌。”权凯说。
目前,沈丘县已被遴选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肉羊)产业试点县、河南省肉羊养殖大县培育县和槐山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此外,2023年河南省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与确山县人民政府签订河南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共建协议书,开展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蹚出一条创新驱动和品牌赋能县域经济的新路子。
目前,确山县建成了竹沟镇肉羊生态产业园,存栏羊1.5万只,年出栏羊3万只;建设中原草畜交易市场,占地340多亩,牛羊畜位6000个,年交易肉羊规模400万只,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肉羊交易市场。
科技引领三产融合发展
20多分钟、3万多单、销售额近400万元。雨轩股份新研发的预制菜产品“香辣羊蝎子”成为线上爆款。
作为一家集农业养殖、生鲜屠宰及羊肉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国际贸易于一体的企业,雨轩股份与肉羊体系深度合作,并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共建“智慧农业现代化产业学院”。
“合作之后,效果显著。”权凯介绍,数据显示,雨轩股份2023年屠宰活羊105万只,产值达到21亿元,比2020年翻了5倍。
以羊肉炝锅面派生而来的“方城烩面”已成为广为追捧的中原名吃。方城县以“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整合已有资源,围绕黄淮肉羊扩繁、养殖、加工和流通,构建“产、加、销”联动的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打造羊肉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
“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我们建立健全了政产学研用联合应用推广体系。”权凯介绍,以市场为导向、政策为引导、科技为支撑,创建了肉羊“核心育种群+种羊扩繁群+商品繁育羊群+商品育肥羊群”4级繁育体系,形成了黄淮肉羊“养殖+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布局。
如今,“中原粮仓”已然更加殷实。下一步,河南省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引领,树立大食物观,以畜牧强省为目标,以设施装备和现代科技为支撑,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做精特色畜禽,保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于华)
果博福布斯Forb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