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天高云淡。沈阳郊外,苏家屯区来胜堡村启亮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伴随着乡村秧歌队的舞蹈,三台收割机鸣笛下田,开启今年水稻秋收作业。

“这是今年第一次种的优质高食味品种,生长周期在151天左右,属于早熟稻品种,比其他品种能提前10多天。”家庭农场的主人宋庆喜一边说一边拨弄着沉甸甸的稻穗。他估摸新品种亩产1300斤左右,量上不占优但价格很不错。

水稻开镰喽!  第1张

启亮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从2012年流转土地种水稻以来,宋庆喜深切感受到“传统经验落伍了”,种好粮的关键在于要有好的技术和品种支撑。为此,他没少下功夫查找各类资料学习。

后来,省农科院与苏家屯区科技共建水稻示范基地,开展新水稻品种、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在遴选种植基地时,宋庆喜拍着胸脯回应:“这事我乐意,拿我的田来试,种啥、怎么种,你们说了算。”

这次“搭车”,让启亮家庭农场走上了“快车道”。

水稻开镰喽!  第2张

“水稻专家时不时就来田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都是先行先试,比如宽窄行机械化插秧、插秧侧深施肥、多病虫协同绿色防控,以前听都没听过。把这些技术学到手,种好田的底气更足了。”宋庆喜说。

水稻开镰喽!  第3张

借着水稻专家来秋收现场的机会,宋庆喜指着一些倒伏的水稻询问起原因。专家耐心解释,该品种水稻属于早熟品种,稻穗呈散粒状,本身有“头重脚轻”的特征;而倒伏的水稻叶片明显偏绿,也是典型的施肥过重。

创建自己的大米品牌、申请有机认证、开展订单生产……启亮家庭农场蹚宽了路子。今年,宋庆喜还在田间打造了观光台、稻田画、风车长廊,摸索起生态观光农业的路子。在他看来,三产融合是必然趋势。

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李跃东告诉记者,他们在启亮家庭农场示范种植了40多个新品种,为全省水稻种植户提供了更多品种选择,并积极开展优良种子繁育示范,下一阶段将重点帮助农场开展品牌建设,丰产更要丰收。(胡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