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稻穗由绿泛黄,万顷沃野弥漫着淡淡米香。金秋时节,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56万亩水稻田里再一次奏响鱼米之乡的丰收之歌。

地处苏中平原的海安市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河网密布,水田、水浇地和旱地等多种类型的耕地共有78万亩,是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县,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几年来,海安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稳定水稻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为目标,主攻提高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努力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促进水稻大面积平衡丰产。

海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苗德强说,为全面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海安市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路、桥、渠、灌排等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农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高效化、节约化。目前产业园内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88%,农业信息化水平达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

江苏海安市:技术集成发力 水稻平衡丰产  第1张

在此基础上,产业园与南京农业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8个省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开展先进实用农业技术研究试验。在水稻生产中,产业园已集成应用推广育秧微喷灌、钵苗摆栽、宽窄行栽植、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高起点打造“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推广服务体系,开展从播前到播种(移栽)再到田间管理的全程全方位综合指导服务。同时建成稻米大数据平台、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开发“数字农场管家”应用小程序,实现产业园内水稻田全部接入平台系统,238家农场免费享受“卫星巡田”服务。

江苏海安市:技术集成发力 水稻平衡丰产  第2张

在产业园带动下,隆政街道联合村先后流转了3500亩土地,推动“块田”变成“良田”,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种植抗风险能力也显著增强。

9月中旬,城东镇品建村季和智慧家庭农场种植的2000亩水稻迎来丰收。农场负责人刘林说:“从前期长势和水稻有效穗数量来看,今年水稻大面积丰产已成定局,亩产继续稳定保持在1400斤以上。”

江苏海安市:技术集成发力 水稻平衡丰产  第3张

季和家庭农场今年划出300亩稻田,参与产业园组织的高产示范片创建。一方面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早种植时间、提高种植密度、统筹水肥管理,通过种植示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实时监测水稻长势,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有效应对突发气象灾害和水稻倒伏等自然风险,保证大面积稳产丰产。

作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海安市尚品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了新品种引进试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多项任务。近几年,合作社每年要引进近百个品种,以10平方米为一个单位进行试种试验。对于持续表现好的品种,再逐年扩大到1亩、10亩……直至大面积推广。

“除了新品种试验推广,我们还应用推广了钵苗摆栽、水稻宽窄行栽植、沼液肥还田等配套技术。”尚品谷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韩瑜梅说,与之前普通毯苗移栽技术相比,钵苗摆栽的秧苗更为茁壮,移栽后成活率接近100%,为后期稳产增产和品质提升做好苗期的保障。

另外,合作社试验推广了宽垄大行插秧方法和沼液还田技术。宽垄大行插秧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增强水稻行间通风透光性,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病菌滋生。通过沼液还田实现水肥一体化应用,每亩水稻一年可比施用化肥节约250~300元。而且应用新技术种植的水稻植株健壮,穗型大、抗病力强,在产量稳定的前提下也可有效提高稻米品质。

曲塘镇克拉美薇家庭农场引进了育秧微喷灌技术,通过全自动操作实现节水节能,并且秧苗整齐强壮。农场主李文进说,“俗话讲,水稻育秧‘干长根,湿长芽’,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叶面湿润,但根系干燥强壮,采用微喷灌技术正好可完美契合这种需求,可有效促进后期水稻丰产增收。”

通过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海安市水稻连续多年获得丰收。目前,全市已经组织了1600台联合收割机以及1300台套粮食烘干机,确保丰收的稻谷颗粒归仓。(许海霞 常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