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0月19日至20日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古生村举办的洱海流域绿色生态水稻模式推广应用现场观摩暨交流会上获悉,由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创制的洱海流域主要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得到广泛认可,试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

会上进行的水稻实收测产结果显示,古生村580亩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787公斤,位于二号地的绿色生态模式田块也达到每亩874公斤的高产。相比同片区常规对照组每亩588公斤的产量,大面积增产显著,展现出绿色生态种植模式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实力。

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助洱海流域水稻增产减排  第1张

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和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与面源污染防控协同的创新模式构建与示范”项目支持,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指导和大理州委、州政府等的支持下,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攻关,创制的流域主要作物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得到各界认可,试验和示范面积逐年扩大。2022年水稻、烟草分别试验100亩和120亩;2023年水稻、烟草、蔬菜试验分别达2.1万余亩、2311亩和100亩;2024年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推广应用工作已实现流域水稻生产全覆盖(5.5万亩)、烟草3.05万亩、蔬菜700亩,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绿色生态种植模式助洱海流域水稻增产减排  第2张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徐玖亮介绍,在洱海流域,通过以绿色智能肥、复合微生物肥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研发和大面积推广,在投入端显著降低了氮磷投入,氮减少10%至20%,磷减少50%至70%,而核心示范区产量2022年、2023年相比常规增产10%至31%,环境氮、磷和COD径流排放削减达20%至50%。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陈丽红表示,为解决洱海流域降雨集中、生态库塘容积不足,雨季大量氮磷浓度高的旱作农田尾水直排洱海等问题,团队在古生村开展了稻田深蓄减排(旱作农田尾水回灌稻田)试验研究,将水稻田作为雨季旱作农田尾水的生态调蓄区,减少农田尾水直排洱海量。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稻田深蓄减排模式相比常规模式,水稻可增产10%至20%,同时可减少30%至60%的旱作农田尾水入湖量,减少氮磷等污染物排放20%至30%。( 陈云芬)

果博福布斯开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