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蛙声一片,浙江省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的党支部书记洪芬芳心头满是喜悦。眼下,单季稻未及全面收割,黑斑蛙早已上市。去年,村里首度尝试十多亩田的“稻蛙共生”,刨去各项成本,每亩可净赚五六千元,于是今年面积翻倍。不出意外,30亩田能为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种养还带动了一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浪川乡共有17个行政村,现有15个村加入种田养蛙队伍。近几年,乡里通过抛荒地整治和非粮化整治,因地制宜发力“稻+”文章,希望借助一田多收,既端牢饭碗,又鼓起村民“钱袋子”。田里养蛙,听着简单,实则不易,蛙苗、饲料等投入亦不低,为求稳妥,大家背后都有套“组合拳”。

浪川乡首先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为各村提供蛙苗供应、技术指导、订单回购等服务,再落实政府层面推出的金融扶持政策,以及特色养殖险、价格险等,化解后顾之忧;其次联动科研院所,下沉部门资源、技术专家,攻克各环节难点;紧接着,对接餐饮、门店等渠道,开发蛙产品预制菜,多管齐下,广开销路;最后,推研学教育,倡导农文旅融合。两年间,全乡“稻蛙共生”基地已超600亩,不少农户也跃跃欲试,强村富民效应日益显现。

“稻+”促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第1张

纵观整个杭州,近两年,新型综合种养产业风头正劲。今年,杭州计划建成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万亩,这一项目被纳入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至此,全市一举超过20万亩。据了解,像稻鸭、稻鳖、稻蛙模式单项规模,均位居浙江首位。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也成了当下杭州秋粮生产的一道新风景。

在临平区塘栖镇塘北村,丰收同样提前而至,蓝龙虾陆续开捕。过去,这里养殖黑鱼为多,退渔还耕之后,“稻虾共养”迎头赶上。“90后”翁云峰是星临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经理,负责打理300多亩基地。一亩田产千斤粮、百斤虾,单季稻退场后,小麦和油菜再登场,每亩净利润有3000多元。

“稻+”促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第2张

现在,塘北村有4个农户紧随其后,翁云峰团队提供种苗、技术等全过程服务,并予回购。该团队平均年龄虽年轻,可养虾与育苗经验丰富,还即将在毗邻的余杭区落地一个虾苗场,建成后可辐射数万亩的“稻虾共养”,前景颇为可观。而在临平,除了蓝龙虾,小龙虾、青虾与水稻的“联姻”亦是渐入佳境。

“稻+”促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第3张

稳粮又增效,绿色发展愈发浓厚。种养结合之后,自然更少用肥,甚至不用农药,越来越多的粮农抓住消费需求,打起了生态招牌,让种粮也能高效益,为“高效生态农业”注入了新内涵。据相关统计,杭州的稻蛙、稻鳖和稻虾三种模式,亩均收益分别可达6200元、5800元和3500元左右,今年有望带动农户增收5亿元以上。(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