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要求,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走出一条以有限资源持续提升综合产能的路子。2023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8%,粮食总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3年超过1100亿斤。
抓创新成果应用,强化有效赋能。立足“快见效”,把现有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好,加快形成看得见的“生产力”。一手抓成果转化。出台成果转化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定期遴选发布“山东好成果”,一大批创新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应用。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前三名的品种,山东有两个;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研951”今年实测平均亩产864公斤,推广前景十分广阔;“齐黄34”成为全国种植范围最广的大豆品种。一手抓集成应用。统筹优良品种、先进技术、高性能农机,集成组装粮食单产提升方案,在全国率先打造2000万亩“吨粮”、300万亩“吨半粮”示范片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小麦宽幅精播、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到位率95%以上,推广应用高性能播种机3.2万台。今年全省夏粮单产水平达到450.03公斤/亩,居粮食主产省第一。
抓关键技术攻关,强化重点突破。立足“见长效”,加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在种业创新上,出台种业振兴行动计划、支持种业企业发展等政策文件,持续实施农业良种工程,每年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亿元,培育300多个粮食新品种。首次攻克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舜丰生物获得矮秆玉米、高油酸大豆等3个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在装备研发上,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持续攻克“卡脖子”技术,潍柴雷沃小麦高性能复式条播机提高产量10%,农机装备产值占全国1/4。在精深加工上,不断注入科技要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设3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年加工小麦、玉米、大豆能力均占全国20%左右。禹王集团创新植物肉加工技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0%。
抓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创新集聚。一是引育“领军人才”。建立“一事一议”引才机制,引进邓兴旺、朱健康等多名生物育种国际顶尖人才,涉农领域住鲁“两院”院士达到1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147人。二是强化“中坚力量”。组建3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年投入8350万元,持续稳定支持615名高水平专家,为农业“大产业”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三是壮大“生力军”。统筹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打造300个产业服务团队,实现涉农县全覆盖;发挥农业院校力量,累计培养公费农科生2262名;山东农业大学建设乡村振兴驿站7000个,3万名师生在一线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农技推广人员达到2.7万人。
抓政策机制保障,强化有力支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在全国率先成立省长任主任的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把农业科技作为重要方面,加强部门联动、集聚资源力量,协同推动重大科技攻关和重点研发计划。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农业科技创新、粮油单产提升、种业发展、社会化服务等资金33亿元,重点支持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创新研发和落地应用。三是强化平台赋能。在粮食主产区融合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山东,累计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5家、省重点实验室48家,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www.9555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