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前,得抓紧把润滑油补足,还得把机器拉到地里测试好,保证作业质量。”9月10日,在武功秦牛农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鲁雯琦正带领团队调试农机。

几年前,对于鲁雯琦留学后回家乡务农的选择,很多人都不理解。面对这些不理解,鲁雯琦总是笑着说:“家乡的发展空间更大。”

政策是吸引人才的硬支撑。武功县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落实以产聚才、以策纳贤举措,加快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科技链融合,让各类人才赋能乡村发展。

“农机侠”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几年前,鲁雯琦还是“不接地气”的“海归”。如今的他,说起粮食种植和机具生产头头是道。

鲁雯琦说:“在国外时,我见过很多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设备。想到家乡武功县也是农业大县,我就想研制出适合本地的先进设备,提高耕种的质量和效率,帮助乡亲致富。”

凭着一腔热情,2021年,鲁雯琦成立武功秦牛农机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伊始,他就遭遇资金短缺、没有土地、技术缺乏等困难。武功县专家人才工作服务站得知情况后及时联系相关部门,为他协调土地、资金等,帮助流转500多亩土地。

武功县邻近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该县探索地方与高校“牵手”、产业与科研“结缘”的“校县合作”模式,在产业项目发展、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校县融合发展,催生武功县产业迭代升级、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让鲁雯琦和专家教授搭上了线。现在,他的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科研在高校、转化在武功”的科研成果转化路子,自主研发生产的播种机在群众中广受好评,鲁雯琦本人还获评武功县第七届县管拔尖人才。

科研和生产都走上正轨的鲁雯琦不忘初心。他在基地里建了多媒体教室,开辟出用于实操培训的农田,免费为当地群众进行技术培训近千人。

陕西武功:人才破土冒尖 赋能乡村发展  第1张

“土专家”让特色产业走得更远

进入9月,猕猴桃迎来收获期。往年9月初,武功县武功镇尚坡村猕猴桃种植户徐小娥就抓紧时间采摘猕猴桃,想赶早上市卖个好价钱。今年,她放缓了采摘的速度。

徐小娥说:“最近,大量猕猴桃已经上市,但我只采摘了一部分,主要想继续剪枝,把密密匝匝的叶片剪得稀疏些,透光、透气,有利于猕猴桃积累糖分和着色。过几天我再摘,果子口感会更好,能留住回头客。”

陕西武功:人才破土冒尖 赋能乡村发展  第2张

徐小娥今年的“小技巧”,是在武功县益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学的。合作社负责人刘晓峰从事猕猴桃种植、销售20余年。作为“土专家”,他每年都会根据猕猴桃生长的不同阶段,开展约10场技术培训,讲授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猕猴桃是武功县的特色产业。刘晓峰说:“当下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市场,丰富产品类型,让特色产业发展得更好。”

合作社的千亩果园旁,有一座1万平方米的冷库,这里可存储6000吨猕猴桃。包装车间设在冷库内,货运大卡车停在冷库门口。武功县紧邻国道,有着发达的电商产业。

这些都为猕猴桃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为新品种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陕西武功:人才破土冒尖 赋能乡村发展  第2张

刘晓峰说:“我们正在研究猕猴桃即食技术。以后,顾客买到猕猴桃就不需要等待熟化,可以立刻品尝,而且短暂冷藏几日还不会影响口感和新鲜度。这种技术对果子品种的选择和种植过程,都要有更严格的把控。”

“归乡雁”发展农村养老事业

“每天清晨,刚睁眼就有护士来测血压。7点半吃早饭,饭后趁着凉快在院子里走一走。10点有加餐,11点半吃午餐,有荤有素……”说起在武功县后稷养生养老康复中心的生活,70多岁的吴秀华满脸欣慰,“有时候海红回来,我还去听听她唱歌。”

老人口中的“海红”,是养老康复中心的院长张海红。

张海红的家乡在武功县小村镇。她在西安创办的矫形康复中心里住着不少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人,行动不便的他们对养老问题很是担忧。2017年,她返乡建设养老院,想给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一个舒适、温暖、能够安度晚年的“家”。

养老康复中心设有棋牌室、书画室、理疗室等各种功能房近10间,院子里的花四季交替盛开。在推广机构养老的同时,张海红还在5公里范围内打造养老服务圈,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上门照护服务。

张海丽是养老康复中心护理部主任,几乎4年多没有休过假。她坦言,照顾老人比之前从事的幼教工作更需要耐心和精力。“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能人牵头带着干,我们有信心做好农村的养老事业。”张海丽说。

目前,当地政府为养老康复中心提供减免租赁费用、用电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等优惠政策,还按实际在通往养老康复中心的路上增加公交站点,方便老人入住及家人探望。

张海红说:“一方面,我希望能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我也想给家乡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让农村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李羽佳)

果博福布斯开户官网